忘川。小小创作空间: 六月 2011

Facebook like

2011年6月12日星期日

中国古代十二个时辰

目录:
1.  十二时辰
2.  五更
3.  十二时辰简介
4.  组合
5.  其他用处

1. 十二时辰
1)     子时(11pm-1am):
-    初刻: 11pm
-    正刻: 12pm
2)     丑时(1am- 3am):
-    初刻: 1am
-    正刻: 2am
3)     寅时(3am-5am):
-    初刻: 3am
-    正刻: 4am
4)     卯时(5am-7am):
-    初刻: 5am
-    正刻: 6am
5)     辰时(7am-9am:
-    初刻: 7am
-    辰正刻: 8am
6)     巳时(9am-11am:
-    初刻: 9am
-    正刻:10am
7)     午时(11am-1pm):
-    初刻: 11am
-    正刻: 12am
8)     未时(1pm-3pm):
-    初刻: 1pm
-    正刻: 2pm
9)     申时(3pm-5pm):
-    初刻: 3pm
-    正刻: 4pm
10)    酉时(5pm-7pm:
-    初刻: 5pm
-    正刻: 6pm
11)    戌时(7pm-9pm:
-    初刻: 7pm
-    正刻: 8pm
12)    亥时(9pm-11pm:
-    初刻: 9pm
-    正刻: 10pm
2. 五更
中国古代还有报更(又叫打更)的计时法。把夜间分为五更:
一更:晚上7点到9     戌时
二更:晚上9点到11   亥时
三更:午夜11点到1   子时
四更:凌晨1点到3点为  丑时
五更:凌晨3点到5点为  寅时

3. 十二时辰简介
1)  子时(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
·         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         此时老鼠最为活跃

2)  丑时(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           鸡鸣,又名荒鸡
·           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           牛正在反刍。据说也是牛开始耕田的时刻

3)  寅时(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           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
·           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           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

4)  卯时(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           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
·           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           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捣药正忙。人间的兔子也开始出来觅食

5)  辰时(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           食时,又名早食等
·           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           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

6)  巳时(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           隅中,又名日禺等
·           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           蛇开始活跃起来

7)  午时(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           阳气正盛,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

8)  未时(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           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
·           太阳偏西为日跌
·           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

9)  申时(北京时间15是至17时)
·           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
·           这时猴子活跃起来

10) 酉时(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
·           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           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

11) 戌时(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           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
·           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           狗开始守夜

12) 亥时(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           人定,又名定昏等
·           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           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

备注:中国的十二时辰以子时为首,以夜晚11时起至夜1时为子时,在夜11时以前为前一日,夜11时以后为次日。

4. 组合:
地支有六个组合,称为“六合”,有四个由三个地支组成的局势,称为三合局和全会方局,这种地支组合之后,亦会变化成不同的五行,因此亦会产生不同的较应。地支除了会合化局之外,地支还有互相冲克及相刑,故此亦会产生不同的较应。

地支六合: 子丑合化土 寅亥合化木 卯戌合化火 辰酉合化金 巳申合化水 午未为阴阳中正合化土 
地支三合: 申子辰合成水局 巳酉丑合成金局 寅午戌合成火局 亥卯未合成木局
地支三会: 亥子丑会北方水局 寅卯辰会东方木局 巳午未会南方火局 申酉戌会西方金局 
地支相冲: 子午相冲 丑未相冲 寅申相冲 卯酉相冲 辰戌相冲 巳亥相冲 
地支相破: 子酉相破 午卯相破 巳申相破 寅亥相破 辰丑相破 戌未相破 
地支相害: 子未相害 丑午相害 寅巳相害 卯辰相害 申亥相害 酉戌相害 
地支相刑: 
寅刑巳 巳刑申 申刑寅 为无恩之刑 
未刑丑 丑刑戌 戌刑未 为持势之刑 
子刑卯 卯刑子 为无礼之刑 
辰刑辰 午刑午 酉刑酉 亥刑亥 为自刑之刑

5. 其他用处
午、卯、酉时辰出生的人: 
子午卯酉四时高,为人清秀呈英豪;
多数兄弟难为伴,一双父母并无骄。
时初多数先亡父,时末慈母去得早;
财禄荣华需自置,名位通天得势高。

寅、申、巳、亥时辰出生的人: 
寅申巳亥四时强,为人聪明呈文章;
时正兄弟四五个,时初时末也成双。
父母亲疏少依靠?自然高福坐华堂;
若是贵人加机遇,一时荣华大吉昌!

辰、戌、丑、未时辰出生的人: 
辰戌丑未四时孤,不妨父母少亲疏;
时正多是先亡父,时初时末先亡母。
自家兄弟难依靠,祖业不守生屈辱,
难为官吏当身役,九流术士老伴孤?


Reference
·           阎崇年(2008康熙大帝,北京:中华书局,ISBN978-7-101-06224-3

二十四节气

目录:
一.二十四节气表
二.二十四节气简介
三.二十四番花信风
四.二十四节气歌
Reference

一.二十四节气表
季节
月份
节气
太阳到达黄经
七十二候
第一候
第二候
第三候




立春
正月初二
(公元23日~5
315°
东风解冻
蛰虫始振
鱼上冰
(鱼陟负冰)
雨水
正月十七
(公元218日~20
330°
獭祭鱼
鸿雁来
草木萌动


惊蛰
二月初二
公元35日~7日)
345°
桃始华
仓庚鸣
鹰化为鸠
春分
二月十七
公元321日~22日)
玄鸟至
雷乃发声
始电


清明
三月初三
(公元45日~6
15°
桐始华
田鼠化为鴽
虹始见戴
谷雨
三月十八
(公元419日~21
30°
苹始生
鸣鸠拂其羽
胜降于桑




立夏
四月初四
公元55日~6日)
45°
蝼蝈鸣
蚯蚓出
王瓜生
小满
四月十九
公元520日~22日)
60°
苦菜秀
靡草死
小暑至


芒种。端午节
五月初五
(公元65日~7
75°
螳螂生
鶰始鸣
反舌无声
夏至
五月二十一
公元620日~22日)
90°
鹿角解
蜩始鸣
半夏生


小暑
六月初七
公元76日~8日)
105°
温风至
蟋蟀居辟
鹰乃学习
大暑
六月二十三
公元722日~24日)
120°
腐草为蠲
土润溽暑
大雨时行




立秋
七月初九
公元87日~9
135°
凉风至
白露降
寒蝉鸣
处暑
七月二十四
公元822日~24日)
150°
鹰乃祭鸟
天地始肃
禾乃登


仲秋
白露
八月十一
公元97日~9日)
165°
鸿雁来
玄鸟归
群鸟养羞
秋分
八月二十六
公元922-24日)
180°
雷始收声
蛰虫培户
水始涸 


季秋
寒露
九月十二
公元108日~9日)
195°
鸿雁来宾
雀攻大水为蛤
菊有黄花 
霜降
九月二十八
公元1023日~24日)
210°
豺乃祭兽
草木黄落
蛰虫咸俯




立冬
十月十三
公元117日~8日)
225°
水始冰
地始冻
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
十月二十八
公元1122日~23日)
240°
虹藏不见
天气上腾
闭塞而成冬


仲冬
大雪
十一月十三
公元126日~8日)
255°
鴠鸟不鸣
虎始交
荔挺生
冬至
十一月二十八
公元1221日~23日)
270°
蚯蚓结
麋角解
水泉动


季冬
小寒
十二月十三
公元15日~7日)
285°
雁北向 
鹊始巢
雉始雊
大寒
十二月二十八
公元120日~21日)
300°
鸡始乳
鸷鸟厉疾
水泽腹坚

二.二十四节气简介
·           立春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          24个节气之首,立春之日,初刻7pm)仰望星空,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称为艮(gen)(八卦之一)的方向。
~          立春,东风来了,土壤解冻,鱼破冰而出,虫子即将醒来,阳光会越来越温暖,越来越充足。古时候,立春是重要的节日,为了迎接春的到来,皇室朝廷会有祀春仪式,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皇帝还会颁诏下令,鼓励全国农民投入农业生产。
~          农家也互有宴请和馈赠,因为这一天过后,农民们要开始准备田间耕作,告别冬日蜗居的闲暇。有句话是这么说:“立春天气晴,百物好收成”,它的意思是指如果立春那天是晴天,这一年五谷就会丰收;相反的,如果这一天下雨,作物就会欠收了。
~          旧俗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为春节,后来才改为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每年的农历春节都在立春前后,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这个节令的民俗游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的习俗。北方人要在立春这天吃春饼。

·           雨水 (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
~          春日一过,匆匆就到雨水了。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的雨细弱无声,动静小。雨水当春发生,农民得赶紧播种,种子麦苗才能得到及时的滋润。
~          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           惊蛰 (桃始花、仓庚鸣、鹰化为鸠)
~          “惊蛰”时节就能听到雷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翻开泥土,常常能见到各种蠕动的小虫。
~          这时候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

·           春分 (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          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          这一天,太阳会直射在赤道,所以南、北半球受到日照的时间一样长,昼夜平分。从今天起,白天会越来越长,夜晚则一天比一天短。

·           清明 (桐始华、鼠化为鴽、虹始见)
~          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每年的阳历四月五日),主要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
~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4日至6日之间。清明时节,万物复苏、春光明媚,大地一片绿油油的景象,这个时节,除了扫墓,也正是人们踏青的好时候。踏青,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          清明节的习俗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规模、方式不尽相同。民间还有插戴柳枝、放风筝、取薪火、花蛋、斗鸡、荡秋千等活动。

·           谷雨 (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
~          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          这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雨水适量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

·           立夏 (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          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蛄)蛄在田间的呜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          这时节,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           小满 (苦菜秀、靡草死、小暑至)
~          这时候,在中国黄河流域一带因积雪融化,前一年种植的“冬小麦”麦苗受到灌溉,慢慢的结穗、饱满,农夫们这是开始期待丰收季节来临,所以把这个时节称为“小满”。小满天难做,“蚕要温和麦要寒”,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这个时节是蚕结茧的时候,蚕喜欢温暖的天气,但是麦结穗却喜欢寒冷的天气,这对老天爷来说真是左右为难。

·           芒种 (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
~          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          这时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古时候农家的孩子在私塾里读书,到了芒种也是要回家帮忙去的。

¨        端午节(五月初五)
-    源于纪念屈原,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龙舟竞渡、饮雄黄酒、饮午时水、沐午时水、午时立蛋(传说中能在午时立起鸡蛋可以得到好运)、驱五毒(佩戴香包、洗艾草水、挂榕枝等)。

·           夏至 (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          这时节可以开始采鹿茸,蝉儿开始鸣叫,半夏及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白天达到最长,古称“长至日”。

¨        六月六
-    气温升高,有时高达40度左右,已超过人和动物的体温,正是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
-    北京在此节日的民俗有洗浴、晒物、洗象、晒经、赏荷、看谷秀等待。
-    民间称为“洗晒节”,因为这时天气已非常闷热,再加上值雨季,气候湿,万物极易霉腐损坏。所以在这一天皇宫到民间,从城镇到农家小院都有很多洗浴和晒物的习俗。在
-    六月六农民还称为“虫王节”,要在农田、庭院里焚香祭祀,祈求上天保护,五谷丰登。
-    六月六,晋南地区成为“回娘家节”。传说春秋战国时,晋卿狐偃骄傲自大,气死亲家赵衰。一年晋国遭灾,狐偃外出放粮,说好六月初六日回家过寿。女婿决定乘狐偃祝寿之机,刺杀丈人,以报父仇。女儿探知此事,赶回娘家报了信。狐偃放粮归来,看到了民间疾苦,后悔未听亲家忠告,痛恨自己做错事情。不但不怪罪女婿,还当众承认自己以前的错误。后每于六月初六日,狐偃必将女儿、女婿接回家中团聚。传到民间百姓效仿,相沿成俗。

·           小暑 (温风至、蟋蟀居辟、鹰乃学习)
~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          小暑时节,也是萤火虫开始活跃的季节,夜晚它便会从芦荟下、池萍间,凡有草和露水的地方飞出来,悄悄地闪着,光洁而清凉,仿佛夏日的遐思。

·           大暑 (腐草化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          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          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        七夕(七月初七)
-    七月为瓜果成熟之月。此时夏季的甘冽芳美尚未褪尽,又增添了秋日的清爽宜人。
-    七月七也是传说中的牛郎织女鹊桥渡河相会之日。因传说织女的手艺极巧,能织出云彩一般美丽天衣。古代的女子为了使自己也能拥有织女一般的巧手,一次遂发展出了「乞巧」的习俗。乞巧的习俗大约早在汉代就形成了。乞巧最常见的方法就是“穿针乞巧”:用的針就分双眼、五孔、七孔、九孔之多。七夕晚上,手拿丝线,对着月光穿針,看谁先穿过就是「得巧」。 

·           立秋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          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悄悄有点凉意,一般还是“夜寒白天热”,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立秋以后,中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          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          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           处暑 (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          “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          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黍、稷、稻、粱类农作物已经成熟了。
~          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 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三场雨,麻布扇子高搁起,”“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总的来看,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
~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症。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忌捂,但也不能过凉。所以,此时节要注意防燥,饮食起居均要调剂周到。

·           白露 (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          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          到了白露节,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节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        中秋节(八月十五)
-    中秋节的传说有嫦娥奔月和吴刚伐桂。
-    中秋节的习俗有赏月(即祭拜月神)。明清以后的中秋习俗,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           秋分 (雷始收声、蛰虫培户、水始涸)
~          秋分时节,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分,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
~          进入秋分,不会再听到夏天轰隆隆的雷声;一些春分出土的小虫,在秋分过后也会陆陆续续回到土里,准备过冬;此时天气凉爽,水气也不像夏天时那么充沛,将开始逐渐干涸,因此会觉得空气越来越干燥。
~          从秋分这一天起,,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

¨        重阳节(九月九)
-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登高山、登高塔)、吃重阳糕、赏菊花、饮菊花酒的风俗。
-    吃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    赏菊并饮菊花酒,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    插茱萸和簪菊花。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           寒露 (鸿雁来宾、雀攻大水为蛤、菊有黄花)
~          雨季结束。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一派深秋景象;只有云南、四川和贵州局部地区尚可听到雷声。
~          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           霜降 (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          天气渐冷,开始有霜。此时,中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
~          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           立冬 (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          中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此时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行"迎冬"之礼。
~          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           小雪 (虹藏不见、天气上腾、闭塞而成冬)
~          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变冷,虽然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暖湿气流又比较活跃的话,也有可能下大雪。
~          屋外经历着“小雪”和“大雪”。多数时候,人们围着火炉上一壶酒,和亲人朋友们叙着闲话,但他们心里还惦记着庄稼,雪停之后,他们想办法把雪压住,好使风吹不走,冻死庄稼地里的虫子,但是他们还不知道秋分前后种下的稻麦能不能捱过寒冷。

·           大雪 (鴠鸟不鸣、虎始交、荔挺生)
~          这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
~          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          人常说,“瑞雪兆丰年”。严冬积雪覆盖大地,可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为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可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另外,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还有一定的肥田作用。所以有“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农谚。

·           冬至 (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          “冬至”日是白天最短的一天,又称“日短至”。古人非常重视“冬至”,不但把它看作节气的起点,作为重要的节日,还素有“冬至大过年”只说。这一天学生拜见师长,献豆腐饮酒;妇女给姑舅献上履袜,表示开始女红;亲朋好友提着食物互相馈赠等等,人情饮食颇为可观。
~          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枢的日子,这一天之后,阴气渐消,阳气渐长。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第二天就在太和殿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          冬至过后,是漫长的夜晚和不尽的寒冷,从冬至(或其次日)起,人们开始数九,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就能看到春天河边的嫩柳,冬尽春来,俗称“九九艳阳天”,因而数九又名“九九消寒”,古人以这种方式来捱过漫长严寒。

·           小寒 (雁北向、鹊始巢、雉始雊)
~          天渐寒,尚未大冷。
~          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第三候“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           大寒 (鸡始乳、鸷鸟厉疾、水泽腹坚)
~          “大寒”意即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此时,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          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三.二十四番花信风
二十四番花信风,又称二十四风,因为是应花期而来的风,所以叫信。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按照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的,其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因此,它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如植物的荫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和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是受气候变化制约的,人们把这些大自然的一种节律现象叫做物候。

到了清康熙教撰的《广群芳谱》有 24 番花信风的记载。

中国古代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每年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这 8 个节气里共有 24 候,每候都有某种花卉绽蕾开放,人们把花开时吹来的风叫做“花信风”,意即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于是便有了“24番花信风”之说。

人们在 24 候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叫做这一候中的花信风。24 番花信风是: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棠梨、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楝花。

从这一记载中,一年花信风梅花最先,楝花最后。经过 24 番花信风之后,以立夏为起点的夏季便来临了。

24 番花信风不仅反映了花开与时令的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这种现象来掌握农时、安排农事。在民间有许多民谚是反映物候的,如:“桃花开、燕子来,准备谷种下田畈”、“布谷布谷,种禾割麦”等。

四.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来八廿三


二十四节令歌
打春阳气转 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 春分沥皮干
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 小满雀来全
芒种五月节 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 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 处暑动刀镰
白露烟上架 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 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 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 冬至不行船
小寒进腊月 大寒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农谚歌
正月:
岁朝蒙黑四边天,大雪纷纷是旱年, 
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 
二月:
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 
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佳。 
三月: 
风雨相逢初一头,沿村瘟疫万民忧, 
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丰年大有收。 
四月: 
立夏东风少病遭,时逢初八果生多, 
雷鸣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虫损稻禾。 
五月: 
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美亦然, 
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蔬园内受熬煎。 
六月: 
三伏之中逢酷热,五谷田禾多不结, 
此时若不见灾危,定主三冬多雨雪。 
七月: 
立秋无雨甚堪忧,万物从来一半收, 
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 
八月: 
秋风天气白云多,到处欢歌好晚禾, 
最怕此时雷电闪,冬来米价道如何。 
九月: 
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天晴, 
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遇雷声菜价增。 
十月: 
立冬之日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 
此日更逢壬子日,灾殃预报损人民。 
十一月: 
初一有风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灾魔, 
冬至天晴无雨色,明年定唱太平歌。 
十二月: 
初一东风六畜灾,倘逢大雪旱来年, 
若然此日天晴好,下岁农夫大发财


东北农民流行节气的顺口溜: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Reference
1.       卲美凤(2011)岁月悠悠话节令,星洲日报,8/2/2011
2.       国学网-二十四节气表:http://www.guoxue.com/history/jq/jqb.htm
3.       华经典文学网-二十四节气:http://www.ccview.net/misc/24jieqi.htm
4.       二十四节气表:http://521yy.com/tools/jieqi/
5.       节气 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A%82%E6%B0%94
6.       节气 互动百科: